近年来,临泽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持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各族群众共同绘就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丽画卷。
大力实施“四项工程”,创建工作提质创新
以“四项工程”为统揽,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广覆盖制度化组织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道中华”栏目。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板600多块,在各领域培树实体化示范点6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自有媒体和电子屏常态宣传,创作并持续播出“我是一颗石榴籽”等“1+10”微视频,发放民族团结生活宣传品4万多件。实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工程。各类文体活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石榴籽”工程纵深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进校园项目成效明显,每年举办表达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各类活动10多场次,仅今年元宵节社火展演的线上线下观看人数就达25万人次。充分挖掘“昭武”“明沙堡”“红西路军”“西游文化”等临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好故事,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昭武故地”露天教育基地项目,有力增进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以“三项计划”实施为抓手,力促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仅今年就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163场次6万人次。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环境,特别是持之以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镇村全部实现公交一体化,为互嵌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涌现出了三亚“候鸟式”产业工人输转、惠民社区、沙河街社区、大唐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蓼泉镇四川彝族就业基地等互嵌式发展典型。大力支持肃南县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对口支援、协同治理生态环境、产业合作、平安建设等工作有力有效。实施依法治理强基工程。领导干部与各族代表人士联谊交友、民族宗教法律学习宣讲、隐患排查研判化解实现制度化。与临夏县、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就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持续强化,各族群众乐居临泽、籽籽相依。
精心打造“六大品牌”,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全县中心工作紧密融合,绘就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图景。着力打造“创建+生态守护”品牌。紧盯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定位,各族群众年均植树4.5万亩以上,投资151亿元实施水系连通等生态工程137项,人均公园绿地15.2平方米,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着力打造“创建+乡村振兴”品牌。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携手建设四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积极投身以“种、畜、菜、果”为主的“4+1+N”特色产业发展,蝉联“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入围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着力打造“创建+文旅融合”品牌。在全省率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景区”活动,通过建筑、美食、文化等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导览标识、导游讲解、活动开展,聘请国家级专业团队精心打造的反映各民族共生共荣剧目《回道张掖》《阿兰拉格达》,备受好评。着力打造“创建+彩虹家园”品牌。在项目建设、景观绿化、夜景亮化等方面着力彰显彩虹元素,推出美味品牌“丹霞宴”,打造彩虹文旅示范带,建成了一批有内涵的“彩虹家园”。着力打造“创建+家国情怀”品牌。各族群众始终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的高度,接续发力打造“全国玉米制种强县”,玉米种子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每100粒玉米种子就有13粒来自临泽,为“打赢种业翻身仗”做出了积极努力。着力打造“创建+共同富裕”品牌。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工作扎实推进,“晒被子·比孝心”巾帼志愿服务荣获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评文明县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蝉联“长安杯”、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等一批国家级荣誉,各族群众手挽手、肩并肩携手迈向共同富裕。
持续深化“十进活动”,创建广度有效提升
坚持典型引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实现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推进。培育“进机关”示范单位25个,各部门紧扣行业特点和中心工作,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和宣传工作,在举办活动中自然渗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条件。县税务局、教育局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单位。培育“进乡镇”“进村(社区)”示范单位32个,各镇村(社区)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环境,常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着力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持续提升服务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纵深推进。培育“进企业”示范单位8个,特别是河西文化传播公司的高老庄项目,处处感受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生动再现了各民族共生共荣、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培育“进军警营”示范单位3个,各军(警)营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经常与各族群众共同参与节日庆祝、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义务劳动等,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军(警)民鱼水情谊深”的良好局面。培育“进两新组织”示范单位2个,《阿兰拉格达》《回道张掖》等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原创精品剧目常态演出,教育成效突出。培育“进校园”示范单位12个,各学校大力实施“石榴籽”工程,构建起了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维一体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培育“进融媒体”示范单位1个,拍摄“1+10”微视频,县内媒体全方位持续宣传,在县级及以上媒体发布新闻报道、工作信息300余条,形成了“广播有声音、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文章、网络有故事”良好舆论氛围。培育“进宗教活动场所”示范单位1个,香古寺结合新型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注重宗教文化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强化氛围营造、宣传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明显增进。培育示范家庭102户,一大批示范家庭将普及党的民族政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贯穿于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家庭建设,积极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培树省市示范家庭42个、省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