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共享诗词盛宴 共赴彩虹之约

歌曲《那是谁的家》

非遗舞蹈《顶上技艺——跳动的音符》

尾声《张掖长歌》

诗朗诵《牧场上的呓语》

男女声二重唱《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情景诗画《甘州韵》

诗朗诵《关山月》

诗与舞《胡腾儿》

诗朗诵《诗意彩虹》

歌舞《裕固婚礼》

诗朗诵《红山夕照》《拟古》

情景诗朗诵《凝望》

本报记者 李惠 黄学超 岳永舜 本报记者 赵琳 摄影

历史与诗意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舞。6月16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张掖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系列活动 “飞越彩虹·张掖诗会”在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张掖大剧院盛大启幕,为观众奉上一场诗词盛宴。

当晚8点,张掖大剧院舞台的灯光熄灭,随之《甘州韵》的悠扬旋律响起,舞者们在驼铃声中,从山河星光中款款走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由此拉开帷幕,开始诉说关于张掖大地千年的故事。

《水调歌头·张掖》描绘出张掖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沧桑和人文风情,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旅游胜地,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诗歌与舞蹈的碰撞下,每一句诗都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在人们心中徐徐展开。紧接着,特邀嘉宾徐涛登台,他身着黑色西装,气质儒雅,仿佛从诗中走出的文人墨客。灯光下,他抑扬顿挫地朗诵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将人们带入那个遥远的时代,仿佛看到了李白笔下征人戍守战场,回首东望,看到明月升起的景象。那一刻,时间凝固,观众的情绪被紧紧抓住,心灵被深深触动。

随着诗会的进行,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观众被一首首优美的诗词所感染,纷纷跟着小声朗诵起来。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诵读《红山夕照》,老人们深情朗诵陶渊明的《拟古》,每个人都沉浸在诗意的海洋中。由特邀嘉宾董丽娜和李仓卯老师共同演绎的诗朗诵《牧场上的呓语》将诗会氛围推向高潮,台下观众或点头称赞,或鼓掌欢呼,或轻声交流,结束后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些掌声和欢呼声不仅是对朗诵者的赞美,更是对中华诗词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能够参加张掖诗会,我们非常开心,因为用朗诵的方式与大家共享优秀文化,感受这些美好的情感,是我们语言艺术工作者莫大的幸福所在,希望张掖能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再来感受张掖别具一格的美。”董丽娜和李仓卯对张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表示肯定。

张掖不仅有诗词,更有丰富的人文内涵。1980年,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为他的第二故乡山丹县捐赠了唐代胡腾舞铜人像等3800余件文物,以表示美好祝福。为了将曾经流行于河西走廊的《胡腾舞》复原延续,也为了纪念路易·艾黎对山丹人民的深情厚谊,山丹县文艺工作者经过多年艰苦探索,编创出极具河西文化特色的舞蹈《胡腾舞》。舞台上,舞者们头戴尖帽,身穿窄袖胡衫,如同沿着丝绸之路万里跋涉而来的异域舞者,双肩随着《胡腾儿》的诵读,有节奏地扬起,身体快速旋转,尽显异域特色。

裕固族是张掖特有的少数民族,在这场诗会中,民族“特产”更是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吉祥的彩云从天边飘来,草原上的花朵也为新人送上美好祝福……”肃南县民族歌舞团将裕固族人民的婚俗文化用歌舞表演的形式,将“姑娘戴头面”“打尖迎亲”“马踏帐房”等包含裕固族古代语言、民歌、神话传说、谚语故事、传统礼仪等民族文化搬上舞台,向大众展示不一样的张掖。“这次诗会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张掖,也希望能让更多海内外游客了解张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共同提升对美的追求,一起进行无尽探索。”市民崔学虎说。

在辽阔的西北大地上,有一片如诗如画的土地,那便是张掖。雄浑巍峨的祁连山、火焰般绚烂的丹霞地貌、静静流淌的黑河之水和奋进朴实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织出遍地锦绣,成为快意人生的“诗与远方”。让我们以“飞越彩虹·张掖诗会”为名,再次相约“丝路明珠·彩虹张掖”,找寻心中的热土,共享“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的诗情画意。

返回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