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凤仙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高台县宣化镇宣化村村民盛承本、盛承荣、盛国保,多年来手足相顾、薪火相传,以一门农机维修绝活服务远乡近邻,被传为佳话。
在盛国保的农机修理店,门前的大小拖拉机排着长队,他和父亲盛承本正依次给前来“急诊”的机械“刮骨疗伤”。1988年,盛承本从玉门学习了农机维修技术,回乡带着弟弟盛承荣在家门口开起了修理店,一干就是37年。“上学的时候就提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觉得靠人力没保障,所以就开始学这个。”盛承本说。
这些年,在父亲的影响下,盛国保对这门技艺越来越感兴趣,如今也能驾轻就熟,独当一面。“干这个活,就是要勤学习、勤钻研,再好的师傅手把手地给你教,你自己不下苦也不行,自己下苦,慢慢学啥都就懂了。”盛国保感慨道。父子俩修理的拖拉机故障少、返修率低,客户逐年增多,好评纷至沓来。“我们合作社里有很多拖拉机,春耕或者秋收的时候,拖拉机出了问题,给盛师傅打电话,都能及时到地上或者在厂里排除掉,修得比较好,价格也很合理,我们非常满意。”永腾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兆才笑着说。
对于父子俩来说,农机维修是谋生技能,也是他们回馈乡亲的有力方式,他们通过带动同行用双手保障农业生产,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家也开了一个修理厂在明花乡,我们经常到这边来找配件,修理上的问题经常也会向盛师傅请教,盛师傅都是比较耐心、比较专业地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对我们帮助很大。”骆驼城镇前进村村民郑玉霞说。
在盛承本手把手的传授下,弟弟盛承荣熟能生巧,具备了另起炉灶的条件。1994年,两人同时取得了甘肃省农机局颁发的农村机械综合维修点技术合格牌,共同服务周边乡邻。“我从事农机修理行业30多年了,跟着我哥也学了七八年。近年来农机行业还是比较好,我现在一年能修个七八百台机子,收入也在六七万元以上。”盛承荣说。
随着盛家农机修理店在邻近乡镇的口碑愈发响亮,盛国保还和妻子开了一家农机配件门店,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我们公公和老公在修理厂里干的都是苦活累活,确实不容易,我就经营着这家门店,希望能经营好,抽时间把饭给他们做上,能让他们吃上口热饭,我们全家共同努力,过上更好日子。”盛国保妻子王雪娇说。
工匠守望乡村,守的是诚信、质量,也是情分。盛氏父子在一次次拆解与组装中,将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传承,为农机维修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让每一位接触到他们的农户感受到这份专注与坚守的力量,在广袤田野上书写属于农机人的奋斗故事。“从事维修行业是非常辛苦的,最忙时一天工作在10多个小时,不过只要是农民需要,我们会坚持一直干下去。”盛国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