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我要帮助和我一样的同胞树立信心,‘走出来’。”2015年初,刘韦评创办了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创性地将心理干预引入助残工作,实施“三维心理疏导法”:入户走访建立信任关系,励志分享重塑生活信心,技能培训提升生存能力。针对重度抑郁的残障人士,他创新“同频共振疗法”,用自身经历搭建情感共鸣桥梁,重塑生活信心。一次次心理辅导、康复训练,刘韦评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因为他的赤诚和执着,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逐渐走出阴霾。27岁的唐小鹏在家里、基地接受心理疏导后,从闭门不出的“躺平人”成长为月收入3500元的金牌客服,其父母从全天照顾儿子的“枷锁”中解放,双双外出务工,家庭年收入突破15万元。这样的蜕变故事,8年来已累计发生近百个。“如果没有刘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我。”唐小鹏感言。
数智赋能:打造残障人士就业新范式
走出来,干什么?“得让他们就业,实现有尊严地自养。”刘韦评说干就干。2015年,刘韦评成立甘肃省轮椅军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着20多位“轮椅兄弟”“闯天下”。实地考察、洽谈项目、组织培训、开拓市场,每一项都是难题。再难,刘韦评带领大家“匍匐”前进。在刘韦评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下,2017年11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在张掖落地,引入圆通速递作为业务合作方,提供就业岗位。随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送来电脑、服务器、头戴式话机等硬件设施,圆通速递派专人提供培训,刘韦评将自己家腾出来供大家免费办公,母亲和妻子充当义工,做饭洗衣照顾大家。就这样,28位“轮椅军团”成员实现就业。
2018年8月,在政府和残联的支持下,就业基地搬进“新家”,有了宽敞的工作场地,并解决了大家的食宿问题。“轮椅军团”也由最初的20多人增加至80多人,团队规模逐渐扩大、就业项目日益多元、惠及人数不断增多,成为集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创业就业、扶残助残于一体的综合性、规范化的全国残疾人互联网培训就业基地。
刘韦评敏锐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开创“话务客服+邮件回复+电子商务”三位一体就业新局,开启残障人士数字化轻体力就业新模式。针对不同残障类型设计个性化培训方案:上肢健全者主攻话务客服,听力障碍者专注电子商务数据处理,脑部残障人士从事专业邮件回复。基地管理岗积极总结经验,通过智能语音输入、快捷键组合等方法,让重度残障者工作效率提升40%。截至目前,基地共培育19名社会工作专业大专生,帮助7名员工购置新房,促成9对残障青年组建家庭,实现“就业一人、幸福一家”。
因为刘韦评的大爱善举,基地被授予“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工作室。针对重度残障群体,刘韦评创新“炕头心理咨询”,驱车数千公里走访300余户家庭,曹学增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经过136次心理疏导、68次康复指导,这位卧床三年的汉子不仅考取C5驾照成为网约车司机,更成为志愿助残骨干。“刘老师让我儿子在轮椅上第一次端出自己煮的面,更让我敢坐在村口抬头说笑!”曹学增妈妈含泪感慨。
大爱无疆:构建助残公益生态圈
刘韦评一次次将“被帮助者”转化为“助人者”,形成“爱心传递”的良性循环,阳光志愿助残公益服务圈越来越大。他始终秉持“受助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信念,把公益事业排在首位。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刘韦评第一时间捐赠4000元特殊党费,2023年、2025年他分别向积石山和西藏定日地震灾区各捐款2000元。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刘韦评第一时间协调资源,带领志愿者赴地震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和义诊医疗救助活动,在特殊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受到中国残联的高度评价。广西桂林遭遇洪水灾害时,刘韦评紧急采购急需慰问品,为集中就业的残疾人工作者送去温暖和关怀。刘韦评与张掖市特教学校共建“融合教育共同体单位”,为学校特殊学生群体未来就业提供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未来生活所需的就业技能;为兰州大学、河西学院大学生开展多场次“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讲座,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他还为特困家庭改造无障碍设施,为遇到重大疾病的家庭捐款,承担落榜学子复读费用。多年来,刘韦评累积捐赠了数万元的善款,他用残缺身躯筑起了爱心长城。
从需要被搀扶的受助者,到扶起千百人的助人者;从轮椅上的创业者,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领航者,刘韦评以常人百倍的努力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大爱无疆的生动实践中播下希望。在刘韦评的示范带动下,“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已发展成为张掖市志愿服务的公益枢纽;他创建的“残健融合”文明实践模式,让更多残障群体从受助对象转变为文明传播者。刘韦评也先后获得“全省志愿助残阳光使者”“全省自强模范”“全省最美家庭”“CCTV年度慈善人物”“张掖好人”“甘肃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雷锋,是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雷锋精神的种子,要以实际行动写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刘韦评坚信,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将为更多残障人士注入自信与希望,让大家在经历常人百倍的苦难后,仍然微笑着服务社会,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渡过难关,让雷锋精神在张掖大地赓续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