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3月14日
用爱点亮“折翼天使”的星空
—— 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

本报记者 祁晓蓓

铿锵玫瑰担使命,巾帼花开绽芳华。近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名单,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这个以女性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团队,用超越常人的耐心与智慧,在特殊教育的天地里深耕细作,为心智障碍、听障、视障等特殊儿童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她们既是教育工作者,更是生命的守护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力量”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深刻内涵。

市特殊教育学校有来自全市五县一区的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多重残障少年儿童近200名,女教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66%。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甘肃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信念如磐,凝心铸魂,为党分忧的巾帼模范

近年来,该校党支部大力创建“红烛先锋”党建品牌,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以全省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为契机,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组织女教师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孩子结成关爱对子。每年假期,女教师都到结对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倾听家长心声,给孩子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呵护;为他们买一双手套、买一条围巾,帮他们洗一次头,这些琐碎的行动传递着爱心妈妈们对孩子们的拳拳爱心,她们的足迹走遍了全市乡镇村社,用实际行动诠释“以爱为源,润泽生命”的真谛。

五育并举,开发潜能,树德育人的筑梦园丁

学校以“培养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为目标,立足学生残障实际,通过课程思政、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思政讲坛、道德讲堂等形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六色彩虹”德育模式。女教师承担了学校80%以上的学生管理工作,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生活素养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围绕“立足九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实施体艺“2+1”项目,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篮球、轮滑、跳绳、书画、手工、瑜伽等运动类、艺术类社团,增强学生体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兴趣特长,推进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行职特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2017年,学校被命名为“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该校编排的舞蹈《胡腾·印象》荣获“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三等奖”、舞蹈《裕固儿女展新颜》荣获“第九届甘肃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类二等奖”,8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下转第二版)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