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 宁 韦 娜 见习记者 王 钰
“网格感知器”探触邻里温度,“乡情缓冲池”浸润矛盾坚冰,“法治校验码”厘定是非曲直,“民心共识链”织就和谐经纬……当“四级七天”调解法的金钥匙叩开高台县骆驼城镇的善治之门,99%的基层纠纷在七日内消弭于无形,一幅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笔长卷缓缓展开。
近年来,骆驼城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镇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平台保障,以深入运用“四级七天”调解工作法为工作重点,以实战化导向及时应对和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形成了“遇事有人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可喜局面。
四级闭环:七日破题的治理密码
三月的河西走廊,祁连山融雪化作清流,浸润着骆驼城镇的万亩良田。红星村农场主陈鼓的田埂边,一场始于田垄的纠纷,却让本该温煦的春风里平添了几分寒意:20名农民工因土地整理不平、施撒底肥不均等原因与农场主陈鼓产生纠纷,农场主拒付工资,双方剑拔弩张。
——第一天,网格员火速调解。正在进行日常走访的红星村网格员陈进敏锐地发现了这起纠纷,立即上前进行了解,并现场劝解,但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随后,陈进通过“陇情E通”终端记录争议焦点,并召集双方在地头开起“移动调解会”,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解,促成双方达成“暂停作业、保留证据”的临时协议,将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
——第二天,村调委会巧打“乡情牌”。为了让纠纷尽快化解,次日,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文国打出“感情牌”,组织村调委会成员,利用他们威望高、善于沟通的优势,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双方“火药味”消除,但在和解协议上仍有分歧。为了不影响春耕进度和质量,陈文国通过“民情报告单”,将此事反映到了骆驼城镇综治中心。(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