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蓓
近年来,我市妇联组织坚持培育良好家风推进移风易俗,创新开展“和美乡村·幸福小院”建设,进一步深化文明乡风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文明创建水平,多举措为彩礼“降温”,帮婚嫁“减负”,给幸福“添彩”,用示范家庭的生动鲜活故事感染鼓舞、引导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妇女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让好家风推动形成好的党风、政风、行风、社风和民风,走出了一条“妇联引领、群众参与、文明赋能”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倡导新式婚礼奏响时代旋律
全国妇联联合多部门发起全国万人集体婚礼,百对新人齐聚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作为西北地区代表与全国49个主分会场新人一起,在蓝天白云和秀美丹霞的映衬下,缔结一生爱的承诺,同时为抵制高价彩礼、提倡婚嫁新风代言,弘扬婚姻家庭责任与担当,倡导“零彩礼”“低彩礼”新风,网上网下实力圈粉,辐射带动万余名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市妇联联合团委、民政等部门,推出“骑遇幸福”单车婚礼和“幸福专线”公交车婚礼,新人骑行共享单车或乘坐新能源公交车穿行城市地标,以低碳环保方式完成婚礼仪式,既节省开支又传递绿色生活理念,低碳环保婚礼彰显时代特色,吸引超10万网友在线点赞,成为青年群体热议的“网红婚礼模板”。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裕固族婚俗、非遗剪纸、河西宝卷等元素融入集体婚礼,建设新时代结婚礼堂3个,通过“非遗婚书”“民俗展演”“幸福连线”等形式,让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自觉践行文明新风,活动累计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推动全市婚嫁成本持续下降。
建设幸福小院夯实文明根基
开展“和美乡村·幸福小院”建设,建成先行村50个、模范户300户,一座座“幸福小院”成为“和美乡村”最靓丽的底色。组建送科技、送法律、送家教、送健康、送关爱等“六送”服务队7支,开展现场指导、专题宣讲、培训咨询、入户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120多场次,参与6800多人次。开展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居室美化亮化、庭院绿化美化、优良家风培育、文明乡风润泽“六大”行动,举办家政服务、家务料理、手工编织等培训24期814人次,争取资金154.5万元建设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26个,为妇女就业创业赋能;开展“美家美户齐动手”“家庭厨艺赛”等活动60多场次;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果园等“绿化角”,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庭院经济;培树9户全国“五好家庭”、1134户市级以上“最美家庭”。投入资金60.5万元,通过“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为模范户兑换1000至2000元的生活用品,引导群众从“站着看”到“点个赞”,再到“一起干”,把“幸福小院”建到群众心坎上。产业赋能助力庭院经济,依托幸福小院开展“巧手兴家”行动,组织妇女学习串珠、刺绣、特色服饰、电商直播等技能,发展“前院后厂”式微产业。如山丹县“巾帼绣坊”带动200余名妇女人均年增收1.2万元,实现“庭院美”与“钱袋鼓”双赢。
构建长效机制润泽文明乡风
市妇联推动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联合文明办、民政局建立“红白理事会”监督机制,对各类陈规陋习,特别是婚丧嫁娶进行事前劝导、事中监督,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对文明婚俗家庭给予积分超市兑换等奖励。建立“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制定下发《张掖市妇女联合会关于开展培育良好家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示范引领广大家庭自觉培育良好家风。肃南县成功创建全国妇联移风易俗试点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等行动,实现全县105个村(社区)“一约四会”全覆盖。市妇联与民政部门联合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开展“青年婚恋观”教育讲座、婚恋成长心理讲座等,举办“云婚礼”直播、家风故事展播,拍摄微电影、微小品、甘州小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其中《高价彩礼》获全省婚俗改革文艺比赛一等奖,通过“文艺+宣讲”针砭不良习俗、倡导文明新风。
在妇联组织的推动引领下,城乡处处可见可喜变化,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人少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等陋习少了,崇尚科学、厉行节约的新事多了;遇事搞攀比、比阔气的少了,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理念的多了……以文明为底色的城乡美丽画卷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