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玉杰
从巍巍祁连的皑皑雪峰,到弱水河畔的新绿晕染,山水塑形,见证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塞上江南,描摹着“丝路明珠·彩虹张掖”的独特魅力。
共赏弱水一脉月,名扬塞外九回肠。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张掖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支柱产业,立足丰富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品位资源禀赋,加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撑,深入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章,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旅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城市品牌形象有效提升,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大自然对张掖的偏爱,让这片土地浓缩了地球的壮美史诗——七彩丹霞、苍茫戈壁、逶迤雪山、辽阔草原在此纵横交响,将地球除却海洋与岛屿的万千气象,尽数揉进河西走廊的褶皱里,让张掖成为无数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丝路环球盛典、彩虹张掖音乐季、丹霞热气球嘉年华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在张掖成功举办,更加有力打响了“丝路明珠·彩虹张掖”文旅品牌。
去年以来,不断攀升的“人流”数据印证张掖文旅市场的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游客441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2%,过夜游客552.44万人次、同比增长15.8%,15家收费景区接待游客687.09万人次、同比增长11.5%。
过往皆成登高梯,未来犹待摘星辰。如何实现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迈入投资拉动、数量扩张向消费拉动、品质提升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日前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暨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独特旅游资源优势,聚焦夯实发展基础、持续扩大影响、线路产品开发、扩大市场影响、增加旅游消费、提升游客体验,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实施、文旅品牌打造、引客入张、宣传推广、业态打造培育、行业综合监管各项工作,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持续优化发展策略,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持续放大文旅产业综合效应,全力打造具有国际风尚、中国气派、甘肃风范、张掖韵味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张掖山水织锦卷,且揽星河卧祁连。不知者常惊叹张掖文旅如三月桃汛,忽而染透祁连山麓,引得八方来客醉在丹霞云海;知之者却见斑驳城墙砖缝里浸透的三十载寒暑,那些青石阶上的晨霜夜露,孤灯下勾画的文旅蓝图,恰似弱水河畔的胡杨林,在无人问津的岁月里将根系扎进荒漠,待得春风叩关时,终以漫天鎏金的姿态,将千年丝路的星火燃成银河倾落。
当前,张掖正以山河为卷、以岁月为笔,在丝绸之路的黄金纬度上绘就文旅新篇。这座左手挽住古城千年文脉、右手托起丹霞万顷锦绣的城市,在生态保护与文旅创新的天平上,以弱水穿石的定力解码地质史诗,用七彩丹青的笔触激活丝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