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4月30日
《张掖有种·种天下——国家级玉米种子优势核心基地改革实践录》质量跃升篇
一粒种子的科技长征

本报记者 乔 伟 吴玉杰 黄学超

见习记者 王 钰

什么是玉米种子的“张掖标准”?

发芽率95%,高于国家单粒播种标准2个百分点;

纯度98.0%,高于国家单粒播种标准1个百分点。

“玉米种子常规四项指标,除去净度、水分这两个全程可控的‘体外指标’,纯度、发芽率这两项指标至关重要,而张掖玉米种子的指标,在全国都是独一档”。春寒尚未褪去,张掖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缪纯庆一大早就来到试验田,俯下身子观察土壤墒情,脚上的布鞋在垄间踏出深浅不一的印痕。

今年是张掖市玉米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改革推行的第四年。三年间,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优势核心基地产种量首次突破5亿公斤,玉米制种面积、产量、单产核心指标实现“三连升”,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可以这么说,‘张掖玉米种子’始终代表着全国最优质的玉米种子”,谈及种子,缪纯庆有不一样的认识——

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从播种到收获需要7个多月的时间。种子高产的背后,是农人的汗水、企业的创新、政府的担当,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努力。这粒重量仅有0.25克的小小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让中国人端稳中国饭碗的最大底气。

深耕玉米育种领域二十载,缪纯庆见证了张掖玉米种业改革催生的良田扩张与单产跃升,脉搏中跳动的育种热血愈发澎湃。“从播下种到收成穗,一个品种要想从实验室‘出头’,得翻过十个年头。”缪纯庆看似风轻云淡的背后,藏着的不仅是科研人员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还有“南繁北扩”的决心毅力。(下转第二版)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