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 茸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调查研究要真正听到实话、摸清实情,把调研成果切实用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这为我们用好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就要改进作风,扑下身子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一心一意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确保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更扎实、效果更明显,让承载着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传家宝在新征程上绽放新光彩。
深入基层摸实情。调查研究关键在“调查”,调查就得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听真话、察实情,真正扎进群众堆里,方能摸准其所思所想所盼,剖开问题实质,深挖矛盾根源。若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汇报、填数据、查表册,调查研究就易浮于表面,看似忙得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实则是做无用功。党员干部要走出文山会海、机关大院,直奔基层实践一线,远的近的都要走,好的差的都要看,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把情况摸实摸透。事实证明,群众的需求密码,往往藏在调研者衣袖的尘屑里、鞋底的泥印中。
融入群众听实话。有些干部人到基层心未沉,进村入户总把自己当局外人,与群众隔着“一层纸”,难触真心、难解真需。调研要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坎上,主动融入群众圈子,与乡亲们面对面拉家常、心贴心掏心窝,既要身入更要心至。要坐一坐晒谷场的木板凳,学一学带乡音的土方言,尝一尝热乎的家常饭,用“将心比心”的温度感知群众的操心事,以“枝叶关情”的真诚体察民生的痛点堵点。唯有带着真心、倾注真情,调研才能从“身入”转向“心融”,让那些难言之隐、视而不见的盲区、湮没无闻的诉求浮出水面,真正让调研带着民生温度落地。
解决难题求实效。调查研究是手段而非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指向。如果只注重营造调研声势、堆砌报告篇幅,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再大的调研规模、再美的报告文字,终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善思善谋、系统研判,更要真抓实干、破题解难。要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按照轻重缓急制定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靶向攻坚、挂图作战,形成可操作、能落地的解决方案。如此,才能让高质量调研报告从“纸面”落到“地面”,真正让调查研究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推动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