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9月18日
板桥镇:葡萄甜,日子更甜

本报记者 陈 海

初秋时节,临泽县板桥镇1.5万亩葡萄陆续进入采摘期。葡萄园内,阳光温柔地洒在葡萄架上,大串大串的葡萄从叶子缝中垂下,挂满枝头,晶莹剔透,吸引周边省、市客商和游客纷至沓来。

“我家有12亩葡萄,品种分别是红提、蓝宝石、夏黑等。目前订单较多,都是现采摘现装车,保证串串圆润饱满、新鲜甜蜜。”板桥镇友好村红军采摘园种植户普桂琴说。

板桥镇紧扣“党建引领作用好、富民产业发展好”的主线,将党建引领和葡萄产业深度融合,组织葡萄种植面积较大的红沟、土桥、友好、古城4个村成立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充分整合国有公司、私营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等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和资源要素,建设5000亩产业园区,推动葡萄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党建提升、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多方共赢局面。“以前,我们4个村各发展各的,谁种谁的,每年这个时候都愁销路。现在,我们组织共建、产业共育,涉及产业的事情由联合党委组织集体商议、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安排。”说起种植葡萄的变化,红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付荣深有感触。

付荣表示,之前很多农户使用传统种植模式,刻意追求一串葡萄三四斤重,搞大水漫灌,使用化学肥料,不仅总体成效不太好,而且破坏了土壤的酸碱性,慢慢地葡萄树都结不出好果子了。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牵头制定葡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通过积极引导农户使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葡萄,为葡萄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除了制定葡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还做起了“遇仙桥”等品牌,使精品葡萄既有好包装,也有专属标签,农产品有了品牌,自然不愁销路。“如今,板桥种植的葡萄颗粒饱满、甜度适中,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赢得了良好口碑,葡萄销售越卖越好。”付荣说。

目前,该镇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有夏黑、阳光玫瑰、茉莉香、美人指等30多个品种,‌成为“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同时,充分利用张罗公路贯穿全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路衍经济,先后建成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示范园20多个,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建成的集采摘休闲、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山地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葡萄欢乐谷,不仅为板桥葡萄打开了新销路,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邻近北部沙漠的板桥镇积极探索荒漠戈壁上的“绿色革命”,在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樱桃、无花果、莲雾等特色林果业,昔日“黄龙”肆虐的北部荒漠区,正成为绿树成荫、果实累累的绿色美丽家园,林果业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5021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