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波
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更是推动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挺起工业经济脊梁,县域只有深化实施强工业行动,才能找准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进而实现县域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不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把县域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特色化。客观审视县情实际,持续放大独特资源的比较优势,工业经济的叠加效应才能逐步显现。要大力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立足不同县域便捷优越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和颇具力度的政策优势,聚焦彰显功能、促进转型、放大特色有机结合,构建产业布局更合理、产业链条更完整、质量效益更优质的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发展。要大力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将大中型企业的“大手”与小微企业的“小手”牢牢牵在一起,积极支持小微企业融入大中型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鼓励大中型企业牵手小微企业补全自身所需的上下游产业领域,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原材料供给和商品销售渠道的可替代性、可选择性,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合作共赢,共同扩大利润空间。要大力开展科研技术创新。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具体举措,组织开展基础制造领域科研技术攻关,加大对协同创新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内涵发展。发挥各级各类高校学科优势深化校企、校地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推动形成大纵深、跨学科、全链条高效集成,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有力支撑产业发展。
做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后劲。龙头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只有成功寻求、保持以及捍卫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要支持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在政策倾斜、土地供给、资金安排、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激励成长型企业以收购、兼并、重组、控股等形式发展壮大,逐步实现实力雄厚“独角兽”强强联合,助推专精特新“小巨人”快速成长。要引导龙头企业数字赋能。“互联网+”是破解企业发展之困的一把利剑。龙头企业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超前谋划推动需求研判、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诸多要素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为企业做大做强带来持续不断的原动力。要借助“互联网+”优势,打通网络化投融资平台,更好更快地为企业“解渴救急”。要厚植龙头企业文化根基。坚持党对各级各类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文化建设引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党性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熏陶,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员工忠诚度和自信心,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构建企业发展新格局。
做优营商环境,不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不来即享”“最多跑一次”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倒逼相关部门转变行政职能、改革治理方式,有效实现了政府治理效率的重大变革。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磅礴能量,仍要注重优质服务与市场主体需求融合,与人民群众需要融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优质服务成为践行“人民至上”的重要载体。要把政府诚信作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基础基石。积极营造政府“说了就算、定了就干”的浓厚氛围,将政府诚信作为“第一诚信”,不断完善减税降费、科技奖补、表彰激励等政策,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兑现承诺给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感受到存在感和获得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检验最优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群策群力抓好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搞清楚“我有什么优势”“我要什么产业项目”“谁能帮解决这个问题”等关键性瓶颈性问题,严格落实全周期服务机制,以实质化项目落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人才集聚作为展现最优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目前,人才流向大中城市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反映出营商环境较好、发展机会较多的地区在拴心留人上始终占据突出优势。要针对人才流动问题,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鲜明导向,将营商环境建设成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吸引更多劳动力和各类人才投资兴业,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作者单位:山丹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