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7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3月07日
走进春联里的甘肃地名——民乐

□ 夏生国

“民乐”指张掖市民乐县,县名由原东乐县更名而来,取“人民安居乐业”之意。该县位于张掖市东南部,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是连接甘青两省的“要冲”,史称“河西走廊南大门”。这里南枕祁连冰川秘境,北拓戈壁绿洲沃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里见证了霍去病西征、隋炀帝万国盛会的历史脉动,扁都口金色花海与雪山辉映成就国家级4A景区,海潮坝原始森林吞吐云海,东灰山遗址5000年前的炭化麦粒述说着农耕传奇。今日的民乐,正以祁连山为砚、黑河水为墨,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荣的时代长卷。

民乐县境夏商周时曾属雍州地,为羌戎部落活动区。春秋战国至秦代,为月氏族聚居地,永固城为月氏东城。西汉元狩二年,县境归汉,元鼎六年设氐池县,属张掖郡。此后,历经三国至南北朝,先后属曹魏、前凉、前秦、后凉、北凉、北魏等政权,行政区划多次变更。隋唐时期,民乐县境先后属张掖郡、甘州,后因吐蕃、回鹘、西夏等政权更迭,归属屡变。元代属甘州路。明代置卫所,分属山丹卫和甘州五卫。清雍正三年改卫设东乐厅,后置东乐县丞。1913年设东乐县,1929年迁治洪水城,改称民乐县。1949年后,先后隶属张掖军管会、张掖分区、武威专区等。1958年并入山丹县,1962年恢复建置。2002年张掖撤地设市后,归张掖市管辖。

位于民乐县童子坝河边的永固城,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传说。霍去病的军队曾在永固城以东的黑城设伏,乔装成牧羊人混入城中,一举捣毁匈奴防线,俘获浑邪王之子及多位匈奴贵族,奠定了汉朝在河西的统治基础。永固城以南的广阔牧场上,有一个霍去病曾驻军训练、登台点将的八卦营,后来成为屯田将士的聚居地,形成了八卦营村,村中的点将台至今仍高高屹立。拥有壮美自然风光的扁都口,古称“大斗拔谷”,相传霍去病率军西征行至扁都口时,突遇黑风从峡谷中涌出,阻碍大军前行,霍去病遂命士兵砍树堵洞,经过一昼夜的努力,终于平息了黑风,大军得以顺利出峡,大破匈奴。如今,黑风洞仍位于扁都口的陡壁之上,成为一处神秘的景观。

民乐的地名命名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专名方面,有的以地理方位命名,如上柴、下柴等;有的以居民姓氏命名,如汤庄、吴庄等;有的依据自然景观命名,如红石湾、金山等;还有的寄托美好希冀,如永固、丰乐等。通名方面,因处于沟通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的要道,军事特色明显,地名常带“营”“堡”“寨”等,像三堡、费寨等;又因地处绿洲经济带,依赖人工水利灌溉,很多地名带有“坝”字,如六坝、东上坝等。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