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第三天,镇综治中心吹响“集合哨”。镇综治中心启动“中心吹哨、站所报到”机制,由镇综治中心干部龚海牵头,组织力量对该起纠纷进行第三次化解。相关人员首先对当事双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反复细致劝说,在法理与情理交织中,双方决定各让一步,达成和解。
最终,这起看似不可调和的纠纷仅仅用时三天就得到圆满化解。这样的效率源自严密的四级过滤体系:网格员初调,“早发现、早处置”,将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村调解委员会劝调,利用“人熟地熟”优势,耐心劝解消除争端;镇综治中心联调,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运行机制,协调相关站所集中攻坚;镇党委、政府统调,发挥镇党委、政府统筹调度作用,统筹相关站所和群团组织力量,综合研判、分类施策。数据显示,通过四级过滤体系,99%的纠纷在7日内得到化解。
机制创新:戈壁绿洲的平安密码
在纠纷化解的主战场,骆驼城镇积极探索和运用多元化机制,不断充实以“四级七天”为主线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实现机制完备、效果突出的工作目标。
——排查报告。探索创立以“群众自主申报、网格员排查、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部门反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公安接警反馈、法庭诉前移交”七种渠道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报告机制,确保从各方面、各端口实现矛盾纠纷的全覆盖排查。
——联动调解。深入运用“一庭三所联动+”“一心两员三所+”“情理法调”等联动调解机制。深入推行重大矛盾纠纷由镇综治中心牵头,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统筹组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相关中心队室、群团等单位力量,召开会商研判会议专题研究,推动问题解决。
——包案调处。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矛盾纠纷,落实“四定三包”责任制,即一个问题定一名责任领导、一个调处专班、一套调处方案、一次上门回访;包调处、包跟踪、包稳控,确保案结事了。
——考核奖惩。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每年对各级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同时,对“应排不排、排而不查、查而不调、调而未控”造成越级上访、重大影响甚至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启动问责机制,严肃责任追究。
数据见证:写在群众笑脸上的答卷
全镇的矛盾纠纷从2014年的287件下降到2024年的135件,并长期保持在150件以下;
网格员和村综治中心两级化解的矛盾纠纷占比从2014年的52%逐年上升,至2024年达到87%以上;
全镇矛盾纠纷成诉率从10年前的12.9%下降到现在的1.4%,信访量年均下降17.3%,连续6年无到市、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发生;
……
翻开骆驼城镇的治理账本,每个数字都镌刻着为民初心。
除此之外,“四级七天”调解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矛盾纠纷调解质效,有效打通了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中的难点堵点,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深切感觉到生活有人关心、事事有人关注,有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