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数字报
张掖日报
2025年04月30日
弘扬劳模精神 为基层治理注入精神动力

□ 白艳香

劳模精神作为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人格化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将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贯穿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有利于调动和激励基层劳动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工作。对于基层干部养成“崇尚劳模、热爱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念,践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注入奋进力量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要充分调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力量,最大限度把基层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通过发挥劳模作用,放大劳模效应,用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影响周边、带动一片。在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下,激发基层工作者和群众的劳动主体意识,引导基层群众和工作者自觉参与乡村振兴、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把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作为道德尺度和价值追求,用一锤一钉的劳作、一砖一瓦的建设,汇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凝聚强大动力

基层工作量多事繁,群众诉求多种多样,不下苦功夫和大力气,工作开展难免会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面对基层治理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基层干部必须大力发扬劳动模范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应对各种挑战。需深悟劳模精神,设身处地探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用耳朵倾听群众呼声,用眼睛发现群众所需,用耐心感应群众所盼,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起基层“向上”“向善”“向前”“向好”的力量。

劳模精神的核心就是劳动,而劳动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要鼓励和引导广大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把蕴藏在广大劳动者中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形成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迈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基层治理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科技盘活网格治理的模式,通过借助相关APP,畅通工作流程,解决好发现情况如何处理的问题。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因此,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基层社区治理更“智慧”、更“快捷”、更“高效”。

创新创造是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必备的素质要求,基层干部要弘扬劳动模范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做中学、学中做,努力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好干部,用新思想推动繁杂的工作,用新理念解决复杂的问题,当好新时代攻坚克难的基层“开拓者”。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智能化水平,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筑牢基层这个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坚守价值追求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做好基层治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继续弘扬劳模精神,以焦裕禄、孔繁森、时传祥等劳动模范为榜样,找到人生所向、价值所在,牢固树立“淡泊名利重事业,立足本职作贡献”的思想,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抓起,勤下苦功夫、多用拙办法,心无旁骛守住质朴之心,于点滴中积累工作经验,于无形中化解基层矛盾。(作者单位:高台县委党校)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 版权所有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 2012-2023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2022003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