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 琳
寒假期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迎来33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主动放弃假期休息,投身场馆讲解、社教活动创新、红色文化基层传播及场馆服务保障等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212小时。这群年轻人以蓬勃朝气与务实行动,为红色场馆注入新活力,用奉献与坚守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寒风中的红色守护者。面对冬季低温与春节前后游客高峰的双重考验,大学生志愿者们迅速投入岗位,成为纪念馆服务队伍的重要补充。在展厅内,他们身着志愿服,以生动的语言讲述西路军将士的英勇事迹,通过“问答互动”“情景还原”等创新形式,让历史故事更具感染力;在社教活动策划中,他们结合寒假特点,推出“红色年画创作”“革命家书诵读会”等特色活动,吸引青少年群体沉浸式感悟红色文化;在“流动展览下基层”任务中,他们顶风冒雪,携带展板深入乡镇集市、企业工厂,将红色精神送到群众身边。此外,志愿者们还承担起场馆积雪清扫、设备防寒维护、参观秩序引导等基础工作,寒风中忙碌的身影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以行动诠释青春热忱。“这些孩子不仅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00后’的吃苦精神。”纪念馆团支部书记石琳感慨道。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搬运展板双手冻得通红、为优化活动方案熬夜研讨、主动延长服务时间完善讲解词查阅史料……志愿者们用点滴细节诠释了“任劳任怨”的奉献品格。“站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我们更能体会‘坚守’二字的重量。寒冷与疲惫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都变得微不足道。”来自河西学院的米森江同学表示。
青春“志愿红”点亮精神火炬。“大学生志愿者以年轻化视角和创造性思维,助力红色文化传播更接地气、更富新意。他们通过短视频记录服务日常、设计‘红色知识线上挑战赛’扩大传播覆盖面,让革命精神‘破圈’触达更多年轻人。”该馆副馆长陈振宙表示。